无障碍浏览
分类导航
图片新闻
锚定先进制造 夯实强市之基
文章来源:德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0日

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我市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不动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发展呈现稳进提质的良好态势,连续4年获评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连续4年入围全国数字城市百强榜。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技改助力先进制造业腾飞

日前,走进位于夏津县的山东农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安装的自动生产线上,一只只机械手正在自动取料、加工、检测,生产有条不紊,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智能化、绿色化。

“这是我们新上的技改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动力流水线,效率比原有设备高出近40%。”公司生产经理黄会礼说。

我市传统产业占比高,产业转型亟须技术改造。2024年,全市谋划储备设备更新项目709个,争取技改设备更新政策资金2亿元。14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前两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清单,居全省第二位。前11个月,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开工率均达到100%,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08.36%、103.72%。

我市一直在大抓技改上加力提速。在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高端化跃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本质安全提升、优质设备供给等“五大行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打出一套组合拳。

一方面,部门主动与企业对接,及时精准推送惠企政策,积极争取技改专项贷贴息、技改设备奖补、超长期国债等国家和省级支持政策。政府大力支持技改,舍得投入、精准投入、引导各方投入。2024年,全市18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获银行授信32.18亿元,12个项目获1.4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7个项目获得省技改专项贷贴息资金超380万元,34个项目入选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奖补资金项目名单。

另一方面,抓好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全市技改项目动态谋划优选机制,结合国家、省重大政策和产业规划布局,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强化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分类分级管理,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改造供需对接活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部门联动,主动靠上服务,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用能等问题,力促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

技改持续推进,推动德州制造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从长高到长壮

龙头企业领跑产业集群

细看德州产业,呈现出从长高到长壮的变化趋势。

2024年7月,天衢新区入选全省首批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近年来,天衢新区积极布局五大主导产业,并优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作为“一号产业链”,集中核心要素陆续引进了有研、立讯、英望等链主企业,通过高标准规划、小切口突破、全链条培育、多要素保障,构建了从砷化镓衬底外延、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器件模组到终端应用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形成了“一核多元”产业新格局,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体育产业入选工信部“产业名片”。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产品从炕头到国际赛场,历经40余载风雨兼程,品牌价值已攀升至263亿元的高位。随着泰山体育在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周边许多公司都给泰山体育做代工,逐渐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涵盖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分销等环节的完整体育装备制造产业链。

我市坚持高位推动,凝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共识共为”。创新建立产业链推进机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7大主导产业,精心打造13条标志性产业链,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优势产业巩固、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等工作。

链式思维下,各项工作出圈出彩。今年以来,积极调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助企资源,广泛开展供需会、洽谈会、展销会等丰富多样的融链固链活动,推动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融通发展,实现“以大带小、以小托大”发展格局。先后承办“山东(乐陵)调味品展览会”“第十七届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两场工信部2024年“吃货节”活动,举办全省生物制造产业链、全省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链、全省集成电路产业链等多场省级融链固链活动。新增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家企业获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称号。

强企固链育群稳步推进,企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新培育小升规企业97家、单项冠军企业23家,新培育认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21家。入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6家,居全省第1。84项产品产能、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其中17项全球第1。3家企业上榜2024山东省百强企业名单,9家企业入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推进“十百千万”工程,解决企业问题299个。持续推动“遍访总部”,洽谈项目39个,投资金额300.8亿元。产业承载能力日强,人才集聚吸引力日盛,2024年工信领域共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1人,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创历年最好成绩。入选2024年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144个,数量居全省前列,集群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

数实融合赋能先进制造业

12月21日,记者在位于宁津的山东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近500台焊接机器人挥舞着“手臂”为产品进行金属部件焊接。去年该企业在300台焊接机器人的基础上又购置了近200台,实现“零人工焊接”,效率提高10余倍,运营成本降低30%左右。

作为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罗赛罗德公司不仅产品迈向智能化,在生产上也构建“市场数据+生产协同数据+智能制造执行数据”的全流程数据化管理系统。

今年,我市深化推进数字化改革,成绩斐然。11个县市区入选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建设试点,累计打造省级“晨星工厂”511家。

这背后,数实深度融合效能不断释放,产业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我市6家企业入选省“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DCMM贯标试点企业305家,居全省第2位,获评全省DCMM贯标先进区域。入选省级智能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9个,累计培育省级“数字经济总部”5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2个,数量居全省前列。

数字产业化不断加快。“有研系”7个项目已建成6个,先导科技投资50亿元的激光雷达及传感器件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德州天衢新区绿色低碳半导体产业园暨威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二期)项目开工,大运河元宇宙产业创新园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产业数字化持续深化。近两年,我市坚持打造“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模式,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组织试点建设,先后培育了天衢新区集成电路(材料)、禹城保健食品(功能糖)、乐陵调味品、陵城功能性纱线、宁津商用健身器材等省级“产业大脑”。

除此之外,德州数字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夯实。累计建设5G基站超1.4万个,城市千兆光纤接入能力覆盖率超过332%,5G用户占比超57%。鲁北大数据中心综合展示服务中心运行,1400个机柜陆续接入,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6个。

联系我们:0534-2687165

德州市投资促进局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德州市投资促进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4000057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362号


鲁ICP备2021000358号 联系地址:德州市东风东路1236号
市投资促进局网络平台举报电话:0534—2687165 举报邮箱:dzjhjbgs@dz.shandong.cn